日常 Coding 过程中,设计模式三板斧:模版、构建者、策略,今天来说下第三板斧 策略设计模式。
策略模式还是比较简单并且使用较多的,平常我们多运用策略模式用来消除 if-else、switch 等多重判断的代码,消除 if-else、switch 多重判断 可以有效应对代码的复杂性。
如果分支判断会不断变化(增、删、改),那么可以使用别的技巧让其满足开闭原则,提高代码的扩展性 (策略模式场景主要负责解耦,开闭原则需要额外支持)。
下文中会详细列举如何使用设计模式做个 Demo 、模式的真实场景以及策略模式的好处。
什么是策略模式 策略模式在 GoF 的《设计模式》一书中,是这样定义的:
Define a family of algorithms, encapsulate each one, and make them interchangeable. Strategy lets the algorithm vary independently from clients that use it.
定义一组算法类,将每个算法分别封装起来,让它们可以互相替换 。策略模式使这些算法在客户端调用它们的时候能够互不影响地变化,客户端代指使用算法的代码。
看到上面的介绍可能不太明白策略模式具体为何物,这里会从最基本的代码说起,一步一步彻底掌握此模式。下述代码可能大家都能联想出对应的业务,根据对应的优惠类型,对价格作出相应的优惠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public class Example 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(String[] args) { Double discount=discount("1" ,200 ); System.out.println(discount); } public static Double discount (String type,Double price) { if (Objects.equals(type,"1" )){ return price*0.95 }else if (Objects.equals(type,"2" )){ return price*0.9 }else if (Objects.equals(type,"2" )){ return price*0.85 }else { return price; } } }
这段代码是能够满足项目中业务需求的,而且很多已上线生产环境的代码也有这类代码。但是,这一段代码存在存在两个弊端:
代码的复杂性,正常业务代码逻辑肯定会比这个代码块复杂很多,这也就 导致了 if-else 的分支以及代码数量过多 。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将代码拆分成独立函数或者拆分成类来解决。
开闭原则,价格优惠肯定会 随着不同的时期作出不同的改变 ,或许新增、删除或修改。如果在一个函数中修改无疑是件恐怖的事情,想想可能多个开发者分别进行开发,杂乱无章的注释,混乱的代码逻辑等情况十有八九会发生。
如何运用策略模式优化上述代码,使程序设计看着简约、可扩展等特性。
简化代码的复杂性,将不同的优惠类型定义为不同的策略算法实现类。
保证开闭原则,增加程序的健壮性以及可扩展性。
策略模式示例 将上述代码块改造为策略设计模式,大致需要三个步骤。
定义抽象策略接口,因为业务使用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实现类的话,便可以灵活的替换不同的策略;
定义具体策略实现类,实现自抽象策略接口,其内部封装具体的业务实现;
定义策略工厂,封装创建策略实现(算法),对客户端屏蔽具体的创建细节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public interface DiscountStrategy { Double discount (Double price) ; } public class Discount95Strategy implements DiscountStrategy { @Override public Double discount (Double price) {return price*0.95 ;} } public class Discount9Strategy implements DiscountStrategy { @Override public Double discount (Double price) {return price*0.9 ;} } public class DiscountStrategyFactory { private static final Map<String,DiscountStategy> discountStrategies=new HashMap (); static { discountStrategies.put("1" ,new Discount95Strategy ()); discountStrategies.put("2" ,new Discount9Strategy ()); } public static DiscountStrategy chooseStrategy (String type) { return discountStrategies.get(type); } }
目前把抽象策略接口、具体的策略实现类以及策略工厂都已经创建了,现在可以看一下客户端需要如何调用,又是如何对客户端屏蔽具体实现细节的。
1 2 3 4 5 6 7 8 public class DiscountApplication {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(String[] args) { DiscountStrategy discountStrategy=DiscountStategyFactory.chooseStrategy("1" ); Double discount=discountStrategy.discount(10D ); } }
代码得知,具体策略类是从策略工厂中获取,确实是取消了 if-else 设计,在工厂中使用 Map 存储策略实现 。获取到策略类后执行具体的优惠策略方法就可以获取优惠后的金额。
通过分析大家得知,目前这种设计确实将应用代码的复杂性降低了。如果新增一个优惠策略,只需要新增一个策略算法实现类即可 。但是,添加一个策略算法实现,意味着需要改动策略工厂中的代码 ,还是不符合开闭原则。
如何完整实现符合开闭原则的策略模式,需要借助 Spring 的帮助,详细案例请继续往下看。
项目中真实的应用场景 最近项目中设计的一个功能用到了策略模式,分为两类角色,笔者负责定义抽象策略接口以及策略工厂,不同的策略算法需要各个业务方去实现,可以联想到上文中的优惠券功能。因为是 Spring 项目,所以都是按照 Spring 的方式进行处理,话不多说,上代码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public interface DiscountStrategy { Double discount (Double price) ; String mark () ; } @Component public class Discount95Strategy implements DiscountStrategy { @Override public Double discount (Double price) {return price*0.95 ;} @Override public String mark () {return "1" ;} } @Component public class Discount95Strategy implements DiscountStrategy { @Override public Double discount (Double price) {return price*0.9 ;} @Override public String mark () {return "2" ;} }
可以看到,比对上面的示例代码,有两处明显的变化:
抽象策略接口中,新定义了 mark() 接口,此接口用来标示算法的唯一性;
具体策略实现类,使用 @Component 修饰,将对象本身交由 Spring 进行管理 。
小贴士:为了阅读方便,mark() 返回直接使用字符串替代,读者朋友在返回标示时最好使用枚举定义。
接下来继续查看抽象策略工厂如何改造,才能满足开闭原则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@Component public class DiscountStrategy implements IntializingBean { @Autowired private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; private final Map<String,DiscountStrategy> discountStrategies=new HashMap <>(); public DiscountStrategy chooseStrategy (String type) { return discountStrategies.get(type); } @Override public void afterPropertiesSet () throws Exception{ MAp<String,DiscountStrategy> discountStrategyMap=applicationContext.getBeanOfType(DiscountStrategy.class); discountStrategyMap.forEach((key,val)->discountStrategies.put(val.mark,val)); } }
和之前责任链模式相同 (TODO 添加链接),都是通过 InitializingBean 接口实现中调用 IOC 容器查找对应策略实现,随后将策略实现 mark() 方法返回值作为 key, 策略实现本身作为 value 添加到 Map 容器中等待客户端的调用。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@SpringBootTest class StrategyApplicationTests { @Autowired private DiscountStrategyFactory discountStrategyFactory; @Test void contextCLoads () { DiscountStrategy discountStrategy=discountStrategyFactory.chooseStrategy("1" ); Double discount=discountStrategy.discount(10D ); } }
这里使用的 SpringBoot 测试类,注入策略工厂 Bean,通过策略工厂选择出具体的策略算法类,继而通过算法获取到优惠后的价格。小插曲:如果不想把策略工厂注入 Spring 也可以,实现方法有很多。
总结下本小节,我们通过和 Spring 结合的方式,通过策略设计模式对文初的代码块进行了两块优化:应对代码的复杂性,让其满足开闭原则。更具体一些呢就是 通过抽象策略算法类减少代码的复杂性,继而通过 Spring 的一些特性同时满足了开闭原则 ,现在来了新需求只要添加新的策略类即可,健壮易扩展。